“在调研过程中,我们发现职业教育在农村脱贫攻坚中起着关键作用,可以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。”朱永新说,“在国家提出的‘五个一批’中,教育脱贫是非常重要的内容。但是,从目前情况看,教育扶贫的重心还没有放在职业教育上。”
毫无疑问,职业教育在农村脱贫攻坚中起着关键作用。但为什么教育扶贫的重心还没有放在职业教育上。拿中职教育来说,一是中职教育的发展定位很不明晰。说它是学历教育?却没人瞧得上;是职业教育?更是令人怀疑。理当说,中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,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中等教育阶段。然而,令人尴尬的是,中职教育却沦落为教育的边缘,在整个教育体系内处于末流教育。二是中职学校自身生存的困难。由于近年来生源萎缩,招生困难,诸多中职学校自身的生存都难以保障。尤其在西部地区,许多中职学校面临招生入口的空间逼仄,毕业生就业的出口不畅“两难境地”。纷纷依照普通高中办学模式转型办起了高考班。三是中职教育扶贫的内驱动力不强。相当多的中职学校习惯上善于拿“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、免学费、雨露计划”等政策作为职教扶贫宣传的亮点,却很少拿得出其自身“授人以渔”的扶贫脱贫的特色工作。四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各自为营,缺乏对“大职业教育”整体规划和推进能力。正如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,民进中央提交的《关于大力发展中职教育,助力农村脱贫攻坚的提案》中指出:相关管理部门以管理学历教育的思路管理职业教育,中职学校受到人事和财务等管理制度约束,开展自主培训项目困难,对贫困人口的培训潜力不能释放,而自上而下的国家培训项目大多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。
职业教育最原始的本质是谋生、技能教育。有道是,掌握一技之长,走遍天下。应该说,职业教育其内在的核心是就业,这是就读职业教育的孩子最朴素的现实需要。要让教育扶贫的重心真正落在职业教育上,让职业教育在农村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发挥出来,“就业一人,致富一家”,现在看来,破解问题的症结还是要从中职教育自身上做起。职教要扶贫,先要扶职教。中职学校要敢“破”,破除等、靠、要、守的旧思想,主动出击,积极作为,明确职业教育在扶贫攻坚上的角色和地位,以此来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。瞄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,盯准区域内生源的专业需求,不断更新职业教育观念,积极与一些优质、先进、发达的中高职学校联手,与一些企业联手,在专业设置上下功夫,整合学校内部资源,扩大吸收外部优质资源,打造学校自身的扶贫脱贫名片。政府相关部门要敢于“放”,鼓励中职学校人事、财务改革,积极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,鼓励中职学校外联内合,优化中职教育发展空间。对人社、教育、农业、工会、妇联等多个部门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,统筹规划,统筹安排,形成合力,提高扶贫脱贫精准培训的实效。
“职教扶贫一小步,人生前进一大步”。对那些选择就读职业教育的孩子来说,职业教育的扶贫脱贫,成就着他们人生出彩的梦想!
来源:蒲公英评论网